傾頭龍 1974年命名,原意是sloping head 白堊紀晚期 發(fā)掘于蒙古 ,腫頭龍科 長2.4米。
中文學名 傾頭龍
拉丁學名 prenocephale
界 動物界
體 長 2.4米
食 物 植食
物種學史
傾頭龍的化石是在1974年出土于蒙古,已發(fā)現(xiàn)頭顱骨,以及少數其他小骨頭。因此,重建圖經常將傾頭龍描述成,擁有所有其他厚頭龍下目恐龍的基本特征:龐大的體積、粗短的頸部、短前肢、長后肢。
在2010年,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 )等人提出顱頂平坦的厚頭龍類,其實是圓顱頂的厚頭龍類的幼年個體。尼克·朗里奇等人提出,平頭龍其實是傾頭龍的幼年個體或亞成年個體。
羅伯特·蘇利文(Robert Sullivan)提出短體傾頭龍、埃德蒙頓傾頭龍、以及古德溫傾頭龍三者可形成一個演化支,而亞洲的下垂傾頭龍(P. prenes)被視為三者的未確定姐妹分類單元。膨頭龍被認為是傾頭龍演化支的姐妹分類單元。僅發(fā)現(xiàn)一個未完整頭顱骨的布仕郝利茨圓頭龍(Sphaerotholus buchholtzae),可能是埃德蒙頓傾頭龍的次同物異名。傾頭龍的共同特征是鱗狀骨與頂骨上擁有一排明顯的瘤塊。
© 2018-2024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23866號-1 技術支持:四川百信智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