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曾經(jīng)完全占有過地球的一個物種。從2.5億年前的三疊紀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在這1億多年的時間里,恐龍繁衍生息,逐步進化,占據(jù)了地球每個角落。大家都知道恐龍是因為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一顆小行星而逐漸導致滅絕的。那恐龍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最新證據(jù)表明,恐龍的誕生其實也源于一顆更大的小行星??茖W家在南極洲探明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并斷言它最終促成了恐龍的誕生??茖W家認為,這個直徑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個跟大型城市差不多大小的隕石撞擊而成。時間可追溯到2.5億年前,那時的地球正處于二疊紀時期,此次事件造成了地球上96%的物種滅絕,從而促使早期恐龍的應運而生。
部分學者認為,恐龍及現(xiàn)在所有爬行類的共同祖先,是一種像蜥蜴一樣的小型動物,名叫“楊氏鱷”,約30厘米長,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靠捕捉昆蟲為生。它們的后代演化成兩支,一支是繼續(xù)吃蟲子的真正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初龍。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類型的初龍,與恐龍有較為可靠的親緣關(guān)系。
初龍的代表--植龍。它的外貌與鱷魚極其相似,滿身鎧甲,就連頭骨上也有鱷魚一樣的坑洼。主要差異是植龍的鼻孔靠近雙眼,而鱷魚的鼻孔位于頭的最前端。植龍與鱷魚一樣是肉食動物,而它們的親族也有部分演變成了植食性的動物。
但無論是肉食還是素食,外形上卻都極大的相似。早期的初龍類動物,身上都長有骨甲,身后拖有一條粗大有力的尾巴,讓它在水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為了提高游泳的速度,初龍進一步演變了身體的構(gòu)造:后肢增長,加粗,成為水中的推進器。逐漸地,腿移到了身體下方。腿位置的改變和后腿的加長,對這類動物取得生存優(yōu)勢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后來,氣候變得干燥,這些動物被迫前往陸地生活,因四肢行走的不便,而演變?yōu)閮蓷l后腿行走。長而粗大的尾巴這時正好起到平衡身體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態(tài)的改變,它們的步幅加大了,運動速度也提高了很多,這是向恐龍進化邁出的關(guān)鍵性一步。也最終演變成了派克鱷等已知的恐龍直系祖先。
當然,恐龍世界與我們相距過于遙遠,任何新興的觀點都還有待地下化石的進一步佐證。
相關(guān)推薦
查看更多© 2018-2024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23866號-1 技術(shù)支持:四川百信智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網(wǎng)安備510300020002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