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在很多朋友眼中是雪山和沙漠的世界,然而塔里木河沿岸的居民,卻是靠打漁過日子的,樹皮船外,一片水鄉(xiāng)風景。
▲ 他們被稱為今天新疆最傳統(tǒng)的捕魚者,然而肯定不是最早的捕魚者
根據(jù)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的研究成果,早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天山南麓的哈密地區(qū),已經有一大群勤勞而古怪的漁夫在那里抓魚吃了,它們就是2005年發(fā)現(xiàn)的哈密翼龍。
這種翼龍據(jù)說當時曾有幾千萬頭之多。和大多數(shù)翼龍一樣,哈密翼龍有著一張如同捕蠅籠的大嘴,推測當時整個天山南麓都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它們便是在這個大湖的上面,借助上升氣流翱翔飛舞,從水中抓魚養(yǎng)活一家子老少。
▲ 根據(jù)化石推測,翼龍很可能活著的時候是這種肋插雙刀的造型,比鳥兒要酷得多
然而,它的胸骨顯示其應該不具備像鳥兒那樣強健的胸大?。ㄒ睚埖氖澜缈赡苁峭瞥缙叫氐模?。這種結構說明翼龍正常情況下缺乏像鳥類那樣撲翼飛行的能力,更適合滑翔。所以,哈密翼龍捕食的時候應該是掠水飛行。
既然如此,魚兒看到這么大一個跟滑翔機一樣的家伙從天而降,只要往深水里一鉆,不就平安無事了嗎?就算有一個兩個傻的,也不至于能養(yǎng)活幾千萬頭翼龍啊。
▲ 其實我有一點懷疑翼龍當年是和火烈鳥或者鵜鶘一樣過著類似涉禽的生活
偏巧火烈鳥也是過著集群生活的,倒是和翼龍有些相似之處。只是,如果翼龍是這樣生活的,那魚往水深的地方逃,一樣可以避開它們的攻擊——帶著那么大的皮膜狀翅膀,翼龍實在不適合潛水。
按照進化論觀點,久而久之,哈密大湖就會出現(xiàn)淺水區(qū)只有翼龍,深水區(qū)藏滿大魚的境況。
除非,那么大的湖泊,都是淺水。
按照目前的推論,當年的大湖至少有上萬平方公里,都是淺水,可能嗎?
還別說,新疆還真曾經擁有過這樣的大湖。
▲ 那就是曾經的我國第二大內陸咸水湖,神秘的羅布泊
羅布泊和哈密一樣位于新疆東部,是塔里木河尾閭形成的大湖。1900年和1930年代,斯文·赫定與陳宗器等對羅布泊進行了考察,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面積足有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大湖,夏季湖水深度只有11厘米到85厘米(原來推測可能達到五米)。
▲ 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羅布人是吃魚的民族,他們可以輕易地用槳把湖中的大魚打昏,然后捕撈上來,魚的長度可以達到一米多
▲ 捕獲到大魚的羅布人
斯文·赫定這樣記載他們捕魚的過程:
“我們想找一條深點的河道,但徒勞了。船正朝西航行,巴別丁發(fā)現(xiàn)了一條魚,于是舉著鋒利的船槳追逐,像用魚叉一樣把魚叉住,舉了起來。他得意地把戰(zhàn)利品扔給我們,好大的一條魚,足有一米長。另幾條魚在他身邊跳著。這些魚可能正在休息,被我們的船驚醒后擺著尾巴逃命去了?!?/strong>
“真不知這些大魚在20厘米的淺水中是怎么生活的。我們在水中追逐受了驚嚇的魚它們飛快地逃跑,立著的鰭在水面上劃出了一條線,要追它們也真不難?!?/strong>
陳宗器記述這種魚是一種當?shù)靥赜械?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WEIGHT: 700;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新疆扁吻魚,又名大頭魚。當時羅布人用它熬魚湯,不需要放鹽,只要放一種植物的花粉便已經十分美味。這種魚如今已經很稀少了。
▲ 西方繪畫,在羅布泊蘆葦叢中的斯文·赫定一行
實際上,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察羅布泊的時候,人們仍驚訝淺淺的湖泊中怎么會有那么大的魚。
如果當年的哈密大湖也是這樣又大又淺的湖,毫無疑問翼龍也可以大快朵頤。
不過,過著好日子的翼龍也會遭到劫難。它們的化石出土時已經支離破碎,連一具完整的骨架都拼不出來。
汪筱林研究員分析,哈密翼龍的棲息地曾經遭遇過多次超級大風暴的襲擊,每次都給翼龍造成幾千萬頭的死亡,狂暴的大風甚至把翼龍的尸體都在空中撕裂,造成身首異處的慘景。
但是,對這個描述也有一個令人困惑的地方。
我們的考察隊在當?shù)匕l(fā)現(xiàn)了大量哈密翼龍的化石,顯示這個地區(qū)翼龍的種類十分單一。他們也從這里發(fā)現(xiàn)過恐龍或其他爬行動物比如龜鱉類的化石,唯獨沒有發(fā)現(xiàn)魚類的化石。
這是怎么回事兒?難道新疆的魚都能未卜先知,在大風暴來臨前逃走了?對這樣的看法,學者們顯然也不大信服,只能安慰自己魚的化石總會找到的。
▲ 新疆烏魯木齊附近發(fā)現(xiàn)的魚化石,可惜不在哈密
能夠供幾千萬頭翼龍食用的魚,一條也沒有被風暴送來給翼龍“殉葬”,這實在是滿奇怪的事情。
不過,我聽到此處,卻想起一件事來。羅布泊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依然水草豐美,魚鳥共翔。但是,到了1964年,隨著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的建成,流向羅布泊的補充水源斷流了。造成這個湖泊迅速縮小,最終在1972年左右徹底消失。
▲ 羅布泊消失后,板結的析出鹽形成了酷似大耳朵的形狀,成為地球奇觀
而到達羅布泊遺址考察的隊員們都有一個特別的困惑——以前曾經在湖中發(fā)現(xiàn)過那么大的魚,如今湖已經干了,魚卻毫無蹤影,他們走遍湖底,發(fā)現(xiàn)連一具大一點的魚骨頭都沒有留下來。
▲ 羅布泊的大魚神秘地消失了,讓人感到一絲神出鬼沒
羅布泊并不通海,上游河道也早已枯竭,這些魚難道有什么地下通道可以逃出生天?這個問題聯(lián)系到古代哈密大湖中那些在風暴中隱藏了身影的魚類,不由得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對此,我也曾有過多種設想,比如翼龍的繁育區(qū)和捕食區(qū)位于不同地點,風暴襲擊的是翼龍的筑巢地帶(化石中有大量的翼龍蛋)。
可是,翼龍難道不帶一些魚回家喂孩子嗎?這些魚為何沒有和翼龍一起變成化石呢?
反正,它們不會如《西游記》中的水族一樣成精的。
還是等待科學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吧。
© 2018-2024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23866號-1 技術支持:四川百信智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